三湘都市报全媒体记者 仝若楠
还记得长沙街头那些挂着蓝底白字招牌、放着热血俄语歌曲的俄罗斯商品馆吗?去年长沙多个商圈扎堆出现“俄罗斯商品展”“俄罗斯商品馆”,但部分售卖的商品并非真正“俄罗斯进口”,不少是国内代加工产品,甚至有商家打“进口商品”的擦边球。
今年夏天,不少市民注意到,这些曾经火热的商铺正在经历闭店潮,有的正在招租,有的已经换成了全新的门店。曾经野蛮生长的“俄罗斯商品馆”正经历一场的行业洗牌。
走访:多家店已倒闭数月,部分已变成新店
近日,记者以“俄罗斯商品”为关键词在导航App上检索发现,约有6家“俄罗斯商品馆”类店铺,多数未提供电话。
根据高德检索的地址,记者来到位于五一商圈南门口附近的一家俄罗斯商品馆,这家店位于黄兴路步行商业街南段,蓝色的招牌依然醒目,卷帘门拉下了一大半,留出来空间摆着“原房东门面出租”的告示牌。“它们已经倒闭了,好像有一个多月了。”附近一家饮品店员说。
展开剩余68%位于黄兴南路步行商业街的一家俄罗斯商品馆已倒闭,正在招租。仝若楠 摄
记者又沿步行街往北走了约200米,在黄兴广场西南侧,是另一家俄罗斯商品馆之前的所在地。室外扶梯两旁的招牌虽仍为蓝色底的,名字却变成了“丹阳眼镜城”。“我们这里之前是俄罗斯商品馆,今年3月撤店了。”该眼镜城店员说。附近一家福彩店老板表示,“不清楚是不是倒闭了,可以去别处看看。”
第三家显示为俄罗斯商品馆的地址在坡子街附近,却始终未能找到俄罗斯商品馆的身影。通过比对此前的门店照片,记者发现店铺已经换成了“李有福的食品商店”。“倒闭了。”旁边的黑色经典臭豆腐店员说。
不过也仍有“幸存者”,雨花区一家“海麦客·俄罗斯商品馆”店主介绍,去年11月开业,目前仍在正常营业中,主要售卖有燕麦、威化饼、牛奶和酒类等产品。“我们这里每一款产品都有海关手续,是正规俄罗斯进口产品,暂时不会关门的。”
“挂羊头卖狗肉”,曾被立案调查
随着俄罗斯商品馆的爆火,其背后暗藏的虚假宣传问题也逐渐受到关注。去年12月,泊富国际广场外临时搭起的“俄罗斯商品馆”吸引不少路人。记者注意到,店内许多商品虽然外包装处处是俄文和俄罗斯本土元素,但仔细一看,发现标签上的原产地竟是来自黑龙江。
这种“挂羊头卖狗肉”的行为也曾引起官方的重视。去年12月23日以来,上海市区两级市场监管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两轮排查整治,截至目前,共检查47家“俄罗斯商品馆”,对其中涉嫌违法的6家开展立案调查,涉嫌违法违规的行为涉及无照经营、仅销售预包装食品的食品经营者或食品展销会未备案、虚假宣传等。
今年1月,俄罗斯驻华大使馆通过微博发文:一些商店打着俄罗斯产品的幌子销售假冒产品或非我国生产的产品。这些产品往往不符合质量的要求,与俄罗斯生产的同类产品不同,但在包装上却使用俄文来模仿俄罗斯原产地。
业内人士:靠“炒概念”爆火,难以走长远
不只是长沙,全国成都、杭州、广州、重庆、苏州等多地都有消费者反映,俄罗斯商品馆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,迅速走红,又悄然撤离。其“来也匆匆、去也匆匆”的原因究竟是什么?
记者拨打上述南门口地铁站附近的俄罗斯商品馆招租电话。房东告诉记者,该门面场地近400平方米,年租金约200万元,俄罗斯商品馆已搬走三个月,“产品本身的问题,不是真的俄罗斯产品,所以最终闭店,和地段位置关系不大。”
“一两年前我们就预判过,这类店铺可能走不长远。”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告诉记者,俄罗斯商品馆闭店的主要的原因是大部分商品并非产自俄罗斯,“店里更多为国内的代工厂食品,只是在炒‘俄罗斯商品’概念。”
张毅补充表示,“尽管这些商品声称源自俄罗斯,但它们本身并未满足消费者差异化的使用需求,在价格上也没有太大优势。受这些因素影响,俄罗斯商品馆难以持续发展其实是必然的。”
发布于:湖南省股票配资论坛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