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编者按】最近一段时间,几大电商平台掀起“外卖大战”,成为社会关注热点。当前,电商正成为经济社会全面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引擎。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《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》明确提出,要大力培育品质电商。什么是品质电商?如何培育品质电商?在近期举行的“品质电商论坛”上,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特聘研究员、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劳帼龄教授分享了她的观察与思考。
随着中国经济向消费驱动型经济增长转型,“品质”成为电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词。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《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》明确提出,要大力培育品质电商;商务部实施品质电商培育行动,推动电商由“竞价”向“竞质”转变。一时之间,“品质电商”成为一个热词。
为什么要培育“品质电商”?我认为,这一方面与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转向“高质量”密切相关。另一方面,也与电商自身的发展目标不谋而合。电商要成为经济社会全面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引擎,成为就业创业的重要渠道,成为居民收入增长的重要来源,要在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,必须在提高品质上下功夫。而电商行业的四大任务,即融合线上线下、连接生产消费、面向城市乡村、联通国内国际,都需要品质化建设。今天的演讲,我围绕“重塑信任引领电商高质量发展”来谈谈如何打造“品质电商”。
2025年上半年电商表现亮眼
我们先来看一张成绩单。7月15日,国家统计局公布上半年经济数据,让人眼前一亮,中国经济顶住压力交出了漂亮的半年报:GDP增长5.3%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%。其中,全国网上零售额7.43万亿元,同比增长8.5%,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4.9%。
今年上半年,电商发挥创新能力强、业态模式新、市场规模大、国际合作广的优势,助力释放内需活力,加快推进内外贸一体化,构建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,体现出三大特点:
一是消费电商提品质扩内需。随着品质电商培育行动深入推进,网上零售额增长8.5%。品质商品、网络服务消费、新模式新业态成为新动能,线上线下融合态势不断深化。1-5月重点监测平台的数字产品、15类以旧换新家电和数码、网络服务消费、即时零售销售额分别增长10.4%、14%、13.3%和12%。品质电商顺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,也成为支撑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力量。
二是产业电商助对接促转型。“电商+产业带”推动产业转型,产业电商惠企对接走深走实,提升了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水平和内外贸协同能力,提升了中小商家品牌化、品质化水平。技术助力降本增效,主要产业电商平台AI应用从质量管控等运营环节、供需匹配等服务环节,拓展至商业模式等产业发展全流程,缩短了研发周期,降低了运营成本。
三是丝路电商拓合作惠全球。丝路电商伙伴国增至35个,“电商惠全球”主题活动集约高效推进,为多边、双边经贸合作注入电商新动能,“做电商找中国”成为全球共识。
纵观上述三类电商,一个突出的共同点就是在品质上下功夫。品质电商具备高效的供应链,由此可以降低社会流通成本,为实体经济减负,提升国民经济运行效率,重塑商业流通模式。通过更为准确地判断消费者需求,推动C2B反向定制,品质电商可以帮助生产商更好地进行供需匹配,从而提高生产商的利润率。
为何要高度重视培育品质电商
麦肯锡公司发布的《The Next Big Arenas of Competition》(《未来的主要“竞技场”》)报告中明确指出,未来(2025-2040年)有18个可能重塑全球经济的“竞技场”(又称“风口行业”),这些领域到2040年可能产生29万亿-48万亿美元收入和2万亿-6万亿美元利润,在全球GDP中的总份额将从4%增加到10%-16%。18个“竞技场”中,电商位居第一,展现出极大的发展潜力,是值得全球关注的未来产业。这也再次提醒我们,不要仅限于简单的“买买买”,要从更大的视野来看待电商产业。
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十项重要任务。第一项任务是“大力提振消费、提高投资效益,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”,在此方面电商当仁不让,贡献也有目共睹;第二项任务是“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,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”,或许大家较少会将其与电商联系起来,其实这项任务与电商的“连接生产与消费”有着重要关联。围绕第二项任务,电商既要助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,更要把自己作为未来产业发展跑出更快的加速度,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。
《“十四五”数字经济发展规划》提出8个定量目标,其中有2个来自电商“十四五”规划。所以我们一直都说,电子商务是数字经济时代市场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,是数字经济快车的传动轴,在需求和供给间高频双向传动,把技术、金融、数据等新的生产要素,普惠传送给中小微企业,形成数字经济竞争力。
但是一段时间来,电商的发展也遭遇了不小的信任危机。2024年直播电商投诉量居高不下,其中相当一部分源于“货不对板”;消费者对电商平台信任度下降,“不敢买”“怕假货” 成为核心焦虑。电商行业整体呈现三重信任断裂带:一是商品信任断裂,典型现象是滤镜商品、成分造假,代价是退货率居高不下;二是服务信任断裂,典型现象是售后失联、扯皮推责,代价是客服投诉量上升;三是数据信任断裂,典型现象是刷单炒信、虚假评价,代价是决策效率下降。
其中影响特别大的是网红直播间的售假问题,造成的不仅是商业损失,更是对整个行业的信任透支。为此,各方都在努力改善,比如:2024年6月开赛的中国电商主播大赛,强调主播的职业化培养;2024年8月商务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推出《带货主播:商业诚信与行业规范》课程,强调恪守商业诚信、遵守行业规范,是每一位带货主播的职责。此外,还有一系列监管举措重拳出击,尤其是2025年6月市场监管总局公布《直播电商监督管理办法(征求意见稿)》,目前征求意见已完成,不久将正式实施。
探究直播间出现的问题,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,一段时间以来,电商行业太在意流量竞赛,却忽略了品质共赢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培育品质电商,正是要重塑信任,倡导行业从“流量为王”转变为“品质为先”。
同时,对于品质电商的理解,并非简单指代“销售高品质商品的电商”,而是要构建起一种以信任为基础、以协同为手段、以可持续增长为目标的新型电商生态体系。其核心特征是从“交易导向”转向“关系导向”,从“价格竞争”转向“价值共创”,从“零和博弈”转向“共生共赢”。
打造商品、服务、体验的“信任三角模型”
商品品质是信任的奠基石,要求真材实料、安全可靠,需要严格品控,杜绝假冒伪劣,符合甚至超越国家和行业标准,并且从源头到交付,全程可追溯;要求匠心设计、功能卓越,需要满足甚至超越用户功能需求,同时兼具审美价值与人性化体验;要求信息透明、描述精准,需要告别“卖家秀”与“买家秀”的鸿沟,同时用高清图文、视频、AR/VR技术真实还原商品细节。
服务品质是体验的温度计,要求高效履约、体验流畅,以快速、准确、无损的物流配送作为基础底线,让当日达、次日达成为品质服务的标配,这也是即时零售崛起的原因;要求专业客服、真诚以待,即不再仅仅把客服中心作为成本中心,而应该是价值中心,需要客服具备专业知识,响应及时,态度友善,真正为用户解决问题;要求售后无忧、承诺必达,通过便捷的退换货流程、有保障的质保承诺、高效的纠纷处理机制,让消费者“后顾无忧”。
体验品质是情感的连接器,要求界面友好、交互顺畅,通过简洁直观的购物流程、智能精准的搜索推荐、个性化的页面呈现,让“逛”成为一种享受;要求内容真实、建立共鸣,通过专业测评、真实用户分享、场景化内容,帮助用户决策,传递品牌理念,建立情感连接;要求诚信生态、公平透明,通过打击刷单炒信、虚假评价,营造真实、健康的评价环境,让口碑成为真正的指引。
如果用一个公式来描述,我想应该是“品质电商=卓越的商品×有温度的服务×愉悦的体验”。需要注意的是,公式里必须是乘号,而不是加号,三者不仅缺一不可,而且可以产生乘数效应。
品质电商需要技术助力形成全链条赋能
培育品质电商,需要运用AI等新技术来深度重构品质电商的发展逻辑,从供应链优化、消费体验升级到信任机制建设,形成全链条赋能。
第一,数字人技术重塑直播生态,助力突破效率与体验边界。比如,24小时全域覆盖与多语言渗透,让AI数字人主播解决跨境直播的时差、语言障碍和人力成本问题;真实感与情感化交互升级,数字人精准复现微表情与个性化互动,语音大模型使口型匹配度大幅提高,结合AR实景融合,提升用户沉浸感;“人机协同”模式重构直播价值,由数字人承担标准化讲解与夜间直播,覆盖长尾时段,同时真人主播聚焦情感连接与深度场景互动,人机协同形成互补生态。
第二,AI驱动消费体验,实现从“千人一面”到“一人千面”的跃迁。比如,超个性化推荐系统,基于用户行为数据的AI引擎助力实时商品匹配,通过语义理解技术提升推荐转化率,AR/VR技术助力普及虚拟试穿服装、3D查看家具,进一步降低决策门槛;智能客服与售后革新,售前AI客服可以覆盖大部分的物流查询类咨询,节省人工成本,售后利用AI分析物流数据与用户行为,可以将跨境电商理赔周期从数周压缩至几十小时,并定制高价值商品延保方案。
第三,供应链与运营智能化,助力降本增效与韧性升级。比如,实现预测式供应链管理,通过AI预测模型优化库存与生产计划,助力调整生鲜供应链,或设计“国内工厂—海外仓”直连方案,加快履约时效;实现内容与运营自动化,AI工具自动生成多语言商品描述与广告文案,响应跨境商家高频上新需求;实现多智能体协同系统,动态调整直播间选品与排期,提升GMV稳定性。
第四,信任机制构建,技术赋能透明与合规。比如,全链路溯源与防伪,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商品溯源,增强供应链透明度;“安全数字人”通过动态敏感词屏蔽与区块链存证,拦截违规内容,满足跨境合规要求;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,隐私计算技术平衡个性化服务与用户隐私,电商平台采用联邦学习模型,在不获取原始数据前提下优化推荐算法。
与传统电商相比,AI赋能的品质电商,可以极大提高直播效率、加快供应链响应速度、构建信任机制、提升个性化体验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AI不仅仅是工具,更是品质电商生态重构的核心驱动力。其推动效率革命,借助数字人突破人力与时空限制,实现全球覆盖;其助力体验升级,“超个性化+沉浸式交互”重塑消费决策链;其构建信任基建,区块链与AI合规技术构建数字贸易新秩序;其助力生态协同,通过技术平台、资本与政策的合力,推动产业标准化。
品质电商需要各方合作构建协同生态
以品质之名,重塑商业未来。回归“以信任为基石、以价值创造为核心”的商业本质,品质电商的发展重在构建参与各方的协同生态。在发展品质电商的过程中,离不开电商平台、企业商家、主播、MCN机构的参与。
平台——作为行业主体,重在机制设计与生态引导。通过新技术应用、供应链管控、信用体系建设和流量分配机制的调整,确保商品品质和消费者信任。通过从流量驱动转向品质驱动,构建良性生态,真正发挥电商平台的核心竞争力。更重要的是,跳出“内卷”,回归服务市场经济的本心,让电商主战场从“价格洼地”转向“品质高地”。
企业商家——要兼顾品质红利与可持续增长。牢牢抓住品质电商的发展机遇,通过产品的内在价值、品牌价值,以及今天年轻人尤其喜欢的社交货币价值,来获得新一轮发展红利。要切记,品质电商的红利不属于纯流量玩家,而属于能真正用品质对话消费者的企业。
主播——重在专业表达,更在信任构建。需要加快从“流量猎人”升级为“产品经理+内容专家+信用节点”三位一体的专业角色,品质主播应该是好的产品经理、产品专家,更是消费信任的背书者。
机构——聚焦“专业孵化与价值共创”。机构是连接主播、企业品牌和平台的重要枢纽。品质电商的发展对MCN机构提出了品质主播孵化、品质选品对接的高要求,需要机构加快从传统的流量中介向专业品质服务商转型。
发展品质电商,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,更是行业迈向未来的必由之路。政府部门要加强引导与规范,平台要扛起主体责任,企业商家要坚守诚信与品质,广大主播要锤炼专业素养、传递真实价值,MCN机构要培养更多的品质主播。只有凝聚“品质至上”的共识,激发“创新驱动”的动能,深化“协同共生”的合作,才能为中国电商产业的高质量发展、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贡献更大力量。
股票配资论坛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