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片
附子理中丸是什么?附子理中丸,出自于宋代的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,就是为脾胃虚寒的人量身打造。核心思想很明确,就是补脾、健脾、温脾的思路,是在医圣张仲景《理中丸》的基础上,加了一味附子,增强了驱寒的力量。处方解读:方中附子、干姜辛大热之品,归脾胃经,温中祛寒,扶阳抑阴,为君药。党参、甘草补中气,和脾胃,为臣药。白术苦甘而温,健脾燥湿,为佐药;炙甘草补脾益气,并调和诸药,为使药。附子历来被称为“百药之长”、“回阳第一要药”,从附子的生长周期来看,冬至时栽种,夏至时收获,附子已秉足天地一岁之全阳之气,心为纯阳之剂,大辛,大热之品。大补阳气,还能散寒,为治疗阳虚、阳脱必需之药。理中丸,即调理脾胃的意思,由于脾胃虚寒,脾不能升清,胃不能降浊,脾胃为气机升降之中枢,调理中枢使中枢正常运转。理中丸再加上扶阳第一药“附子”,功效更加强大,具有温阳散寒,健脾益气,恢复脾胃升降功能的作用!附子理中丸被称为温阳健脾第一药,具有驱寒温阳、健脾补气的作用,所以上文的2位粉丝用附子理中丸调理。而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研究,附子理中丸也有了其他新的作用。图片
1、慢性腹泻附子理中丸是一个很好的选择。很多慢性腹泻都是由脾胃虚寒引起的。脾主运化,需要脾阳的推动才能正常工作。如果脾阳不足,就会导致运化功能受到影响,水液不能被身体利用,最终导致腹泻。附子理中丸可以补充脾胃的阳气,调理身体,使腹泻得到缓解。2、尿频,小便清长尿频并不一定就是肾虚,在刚开始往往和脾胃虚寒有关。脾胃虚寒,没有足够的热量蒸发水液,身体的水湿从上窍排出来,就是口水多;从下窍排出来,就是小便多,小便清长。附子理中丸来调理,很快就有效果。如果时间久了,发展为脾肾虚寒,金匮肾气丸会更适合。3、痛经痛经大多和寒邪分不开关系,尤其是现在的很多女孩子喜欢喝冷饮,穿露脐装,导致小腹这个部位阴寒一片,用手一摸,冰凉凉的,寒气阻塞气血正常运行,不通而痛。附子理中丸也能治。图片
4、便秘便秘问题可能是因为体内阳气不足,导致肠胃蠕动缓慢,大便难以排出。它能够调理身体,促进肠道蠕动,从而缓解便秘症状。让肠道内的糟粕得以排出。5、过敏性鼻炎鼻炎的问题,不要总盯着鼻子,也不用总盯着肺,治肺先治脾,脾胃虚寒也会导致肺寒,如果有脾胃虚寒,不妨先用附子理中丸,改善脾胃也能改善鼻炎的症状。 6、咳嗽中医认为,咳嗽一是因为寒饮由胃达肺,二是外感风寒,“此皆聚于胃,关于肺”,表明了肺胃是咳嗽的源头,而附子理中丸就有温阳驱寒、补气健脾的作用,能够使脾胃的阳气健旺,使寒饮得以温化运行,肺得温而咳嗽也就能够消除了。7、流口水脾胃虚寒的人,运化能力往往不足,身体里的水液不能充分蒸腾气化,所以补水的需求就少,甚至多余的水还会从上面流出来。附子理中丸化掉寒湿,这些症状就会改善。图片
8、气血不足脾胃虚寒,时间久了,气血生化无源,气血不足就会气色差,精力差,容易头晕,舌淡苔白等。这种情况用附子理中丸的方子配上当归,黄芪等补养气血的药物一起喝,标本兼治。9、口腔溃疡中医把口腔溃疡称为“口疮”,分为阳气亏虚、心脾积热以及阳虚火旺三种类型,表现为溃疡周围充血红肿不明显,同时舌淡苔白的为虚寒性口腔溃疡,用附子理中丸治疗效果显著,还可以避免复发。10、胃炎附子理中丸可有效增强胃张力和胃蠕动,加快胃中的积食排出体外,对慢性浅表胃炎、萎缩性胃炎以及胆汁反流性胃炎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治疗效果。图片
服用附子理中丸,要注意这些事这些人不适宜吃附子理中丸:孕妇,附子理中丸具有理气的功效,会刺激子宫,使子宫收缩,可能导致流产或早产;高血压患者,附子理中丸性质偏热,服用之后可能会使血压短暂升高,高血压患者慎用;心脏病患者,附子理中丸可引起心律失常,心脏病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。附子理中丸的副作用:临床上尚未发现附子理中丸的副作用,但是,由于附子理中丸中含有乌头碱、次乌头碱等具有毒性的生物碱类成分,如果用药过量,可能会出现中毒反应,具体表现为四肢麻木、流口水、恶心、心跳加速、视力模糊等。切记,不要长期吃或者大量吃,否则可能导致中毒,尤其是对于年老体弱的人来说,由于代谢能力较差,长期服用附子理中丸可能会加大风险。如果出现中毒症状,就要及时就医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股票配资论坛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